未來電動自行車市場占有率 2020年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和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2020-05-11瀏覽次數:5520
在大街上大部分快遞小哥、上班族都是騎電動自行車去送餐、上班。那么你知道電動自行車發展如何嗎?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安裝了電機、控制器、蓄電池、轉把閘把等操縱部件和顯示儀表系統的機電一體化的個人交通工具。2013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創新高峰論壇”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截止2013年保有量突破2億輛,而一直處在爭議之中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也將出臺。新國標預計將在電動自行車行業掀起一場大的變革。
未來電動自行車市場占有率
電動自行車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道路交通工具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
電動自行車騎行便利、價格低廉,但也產生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5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電動自行車導致的。
使用的廣泛性、事故的頻發性,促使立法機關對電動自行車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精力。目前,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形成了大量電動自行車的立法經驗,電動自行車治理的法治化正在逐步實現。
國家層面,2003年10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非機動車的定義、登記、通行等進行了原則性規定,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管理辦法。
國家標準是貫穿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注冊登記、路面通行的法定依據,是電動自行車治理的基石。2018年,電動自行車的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修訂為《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并于2019年4月15日開始施行,為防范超標電動自行車流入市場筑起了法律防護欄。
地方層面,各地也積極推動電動自行車的相關立法。從立法形式上看,主要包括3種:第一種是專門制定電動自行車管理立法,如《海口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南昌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太原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衢州市市區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第二種是制定非機動車管理立法,囊括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如《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第三種是制定綜合性道路交通安全立法,包含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如《南寧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和《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從立法內容上看,各地電動自行車的相關立法包括了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注冊登記、通行等各個環節。
2020年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和現狀分析
近10多年來,我國電動車市場出現迅猛增長勢頭。現在全國電動車擁有量達1400萬輛。據全國各大城市的市民需求調查,高達76%的市民有將電動車作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王鳳和先生認為:電動車輕便,速度適中,價廉,無噪音尾氣污染,占用車位小,可大大提高非機動車道的通行效率,非常適合城市內單人短程出行,具有其它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優勢。有業內人士預測,全國原4.5億輛自行車用戶中至少有3.5億的用戶將成為電動車的用戶。而現在我國電動車替代自行車的替代率僅為3%,部分大城市市區替代率達18%。
電動車生產企業增速迅猛。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統計,全國現在有名有姓的電動車生產企業多達1400多家,現年生產電動車550萬輛。由于電動車制造業的門檻低,其中大部分生產廠家的年產量不足10000輛,有30%左右電動車企業是拼裝的電動車,有40%左右的電動車企業是貼牌生產的。在電動車制造企業中,現年淘汰率達8%。有品牌、有規模、有實力,特別是擁有電機、電池、充電器等三大件核心技術的生產企業,將會是電動車生產的有實力的企業。
國家如何治理電動自行車
第一,明確劃分電動自行車立法中的中央與地方事權,在央地事權劃分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地方根據自身特點形成電動自行車的治理方案,推進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將具有全國范圍內共性的問題,如登記、保險等問題納入討論的議程。
第二,各地應結合自身特色,形成符合本地特點的電動自行車立法理念,實現安全、有序、暢通的平衡。
第三,分層次推動各地電動自行車立法制度的完善。對于已經形成電動自行車立法的地區,應當在鞏固全環節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電動自行車的強制保險和安全頭盔佩戴等強制性規則的制定。而對于尚未形成電動自行車立法的地區,應當積極推動各地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當的治理方案,盡快制定電動自行車立法。
電動自行車立法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著電動自行車治理的成效,其背后是億萬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推進電動自行車治理的法治化,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