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標準的提高與中小企業清退,兩輪電動車品牌發展不再是簡單地依賴“價格戰”,而是轉變為重點提升品牌價值與產品價值,包括成立高端智能鋰電電動自行車品牌,與科技公司合作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等。同時,隨著海外市場對兩輪電動車的需求不斷擴大,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拓展國外銷售渠道。
今年以來,國內油價歷經多輪調整,目前仍處于高位運行,高油價帶來的連鎖效應持續影響著相關市場。如今,不管是四輪還是兩輪,電動車似乎都成了消費者更加青睞的選擇,而一段時間以來不溫不火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也在熱潮之下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
新國標助推行業升級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作為新國標實施的第三年,多地臨時牌照或將失效,進而催生出電動自行車的替換需求?!敖衲辏罅砍鞘行聡鴺诉^渡期結束,電動自行車換購又將迎來一輪小高峰?!卑鹱稍儓蟾骘@示,在節能減排、碳達峰、綠色出行等政策指引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助推下,電動自行車市場依舊擁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據了解,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的技術要求進行了較大調整,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堅持電動自行車的非機動車屬性,全面提升了安全標準。例如,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V,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性能和充電器保護等技術要求。
新國標出臺后,市場也在加速淘汰資質不足和運營能力弱的中小企業,提高了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準入門檻。招商證券研報指出,2013年—2019年,電動自行車企業數量從約2000家縮減到了110家;2018年—2020年,CR4市場份額從47.4%提升到了57.9%。
而隨著各地新國標過渡期限臨近,替換需求帶來的增量市場需求也在持續上升。天風證券研報預計,2021年—2023年,在新國標驅動下,電動自行車增量預計分別達1500萬輛、2500萬輛和3000萬輛,年均復合增速超過40%。
引領高端智能主旋律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3.25億輛。隨著行業態勢向好,一些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資本優勢、科技優勢以及互聯網玩法,也開始入局電動自行車領域。雖然電動自行車行業規模還在持續增長,但整體增速已經從2019年的10%降到2021年的4.3%。在新玩家加速入局的背景下,電動自行車行業市場增長空間收窄,頻繁的價格戰導致企業相互損耗。開發具有高價值、高技術含量的智能化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形成更好的銷量和經營利潤是電動自行車品牌廠商的重要發展方向。
方正證券研報顯示,電動自行車的高端化升級是必然趨勢。“內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高端代表著國內基本盤站穩;二是更好的品質、更智能化的體驗等因素有助于進一步打開海外高端市場?!?/span>
同時,隨著4G、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基礎技術成熟,智能控制系統或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開發出具備集成與兼容性良好、適應電動自行車的低成本方案。目前,市場上的電動自行車也已在手機感應、自動鎖車、故障檢測等方面實現了智能化改造。例如,某些智能電動自行車能夠通過電子車鎖減少用戶上下車環節繁復的插拔鑰匙、收放邊撐等操作,通過乘坐傳感器避免用戶未上車啟動,通過姿態傳感器監測車輛異常狀態并發出提醒,通過溫度&電流傳感器輔助電池BMS系統更好的管理與保護充放電等。此外,某品牌的智能化重心已經從單一的“車輛”轉向“人—車—路—云”的協同智能系統架構建設與出行服務生態的建設,通過無感解鎖、遠程控制、OTA(空間下載技術)升級、云端智能等功能有效提升消費者的騎行體驗。
“總體來看,2021年電動自行車智能化水平提升明顯,產品在車輛狀態采集與硬件管理、車輛交互傳輸系統、駕駛輔助系統、能源系統、防盜系統等方面有較大提升。”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關注度明顯上升,智能化成為繼電池續航、動力性能后的又一重要購車考慮因素。
出海成業績新增長點
綠色環保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各國紛紛出臺補貼政策及碳積分政策,降低購買短途出行交通工具門檻。法國對購買ebike的市民最高補貼500歐元;德國政府對新能源貨車最高補貼1000歐元、電動自行車補貼500歐元;瑞典政府為每輛售出的助力電動自行車提供售價25%的補貼、最高可達1000歐元。
隨著近年來歐美等地區的市場需求不斷提升,電動自行車在海外的銷量也在快速增加。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進出口規模不斷增長,且以出口貿易為主。2021年,我國電動自行車整車出口2290萬輛,同比增長27.7%;出口額52.9億美元,同比增長50.8%。疊加近期國際汽油價格波動等因素,專家預計,這一增長趨勢仍將持續。
在廣闊市場利好刺激下,包括傳統品牌,以及新銳電動自行車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電動自行車最核心的差異也就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這個部分能占到成本的30%—40%,所以行業門檻并不高。如果產品容易復制,消費者在決策中考慮的更多的是價位、外觀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币晃煌顿Y人表示,“供應鏈出海是做好產品的第一步。如果只是將產品鋪貨復制到海外市場,容易出現南橘北枳的情況。品牌塑造需要建立能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群體的標準化畫像,在渠道、生產、團隊、產品等多方面進行提升。”
換電新趨勢將至產業有望迎來風口
當前,用電安全已成為促使電動自行車行業加快變革的重要因素。在續電補能這一市場剛需的驅動下,通過充換電一體柜現場置換滿電電池以實現極速補能的模式,正逐步將分散式、自主性的充電行為轉變為一種全新業態,構建起龐大的藍海市場。
業內對“車電分離”“以換代充”新技術的前景越來越看好。專家表示,換電模式是解決電動自行車分散充電安全隱患的有效方式。新國標的出臺也將進一步加快電動自行車電源標準化進程,促進換電產業發展,推動“車電分離”成為新常態。
近年來,多地已經開始推廣智能換電柜。以某品牌換電為例,其在廣東東莞已有換電服務的相關企業落實試點,采用智能換電柜和快速充電樁結合的方式,依托共享模式,對社區用戶不同類型的充電需求提供針對性解決辦法,做到新舊電動車普適、隨到隨充、隨換隨走。
而在另一座換電試點城市杭州,騎行者若日常出行過程中發現電動車電量不足,只需在手機上打開App搜索距離最近的換電站,即可一鍵導航前往。智能換電站能自動識別用戶、車輛身份,用戶只需要將電池放入相應孔位中,智能識別系統便立即會彈出一顆滿電電池供用戶使用。
當前,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已逐漸由鉛酸電池向鋰電池升級。艾瑞報告顯示,2021年鋰電電動自行車銷量占比23.4%,而2016年這一數據只有5.4%。隨著生產端、動力端、政策端合力加速推動鋰電替代,未來消費級市場的鋰電車滲透率會持續增長。而鋰電車增加和用戶對動力補充效率要求的提高,都在促成換電市場規模增長。研究機構EVTank預計,隨著換電服務滲透率的提升、用戶群體的增長,2025年的電動自行車換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目前,已有主流平臺對自有配送員電動自行車、電動車進行換電改革。加速布局換電基礎設施,或以子業務形式開展,或以與第三方換電企業合作的方式開展。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認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是小切口、大民生。充換電設施服務應納入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加快促進充換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有效解決城市布局、場地使用、電價傾斜、成本分攤等現實問題。
電動自行車換電這一新興業態模式符合產業趨勢、社會治理需要和國家政策要求,也將為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隨著各地對電動自行車安全的重視,將推動電動自行車充電更加規范,電動自行車市場有望迎來“換電”新時代。